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当前,人工智能(AI)已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从医疗保健、交通运输,到教育培训、娱乐休闲等。
瑞银集团在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科技行业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增长周期,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各经济体的广泛应用将使其成为一个2250亿美元的市场。
与2022年的22亿美元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标志着近152%的复合年增长率。
瑞银预计,人工智能行业的收入将随之增长15倍,从2022年的180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4200亿美元。这一预测较瑞银此前的预测上调了40%。瑞银的研究人员承认,此前的预测可能过于保守。
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
据脉脉高聘11月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人才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1—8月,人工智能新发岗位量已与2022年全年持平。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需比为0.63,而2023年1—8月下探至0.39,相当于5个岗位要争夺2个人才。
人工智能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社会消费需求等方面体现出游刃有余的社会优势。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创造水平稳中有进,国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持续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凭借我国人工智能巨大的行业应用需求场景、研发能力积累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开放的市场宏观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依靠应用市场广阔前景,推动技术革新,形成技术和市场共同驱动。
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制定推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加快通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试检测、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发展水平,加快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工业数据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动力”。
未来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5G等相关基础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约600亿美元发展到2021年的近3000亿美元。报告指出,从2023年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预计将以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5213亿美元。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高于全球增速。
截至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明显提高,未来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后疫情时代,在“十四五”五年规划期内人工智能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前景预测
人工智能是新形势下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具备同各行各业结合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都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智能化升级。新人工智能时代将是泛智能时代,覆盖的范围也远远不止传统理解中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将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力和连接度的飞跃。在产业政策支持下,市场立法逐渐健全,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场景。中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刺激着各行各业的经济,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人工智能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