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热远超互联网泡沫?这或许并非杞人忧天

来源:三易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8 08:41:08 点击数: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形容当下的AI行业,“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显然非常精确。从谷歌、Meta、阿里、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到苹果、三星、华为等消费电子大厂,再到麦当劳等传统企业,乃至普罗大众,如今几乎人人都在谈论AI。巨头们纷纷列出万亿美元为单位的AI项目、投资者挥也舞着钞票以求得AI独角兽递出的船票,而普通人也在谈论着AI对于工作的影响。

在如此狂热的气氛下,难免有人试图为其降降温。日前,比尔·盖茨做客知名播客节目《下一个伟大的构想》时,就讨论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在这次节目中,比尔·盖茨认为影响AI大模型发展的Scaling Law(规模法则)快要走到尽头,以及超人类人工智能(Superhuman AI)还需要新的突破之外,还谈及了市场对于AI的狂热是史无前例的。

“从未有过如此多的资本投入到一个新领域,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狂热领域,与之相比,互联网或早期汽车行业的狂热看起来相形见绌。无论从市值的百分比、还是从这些公司的估值角度来看,直到21世纪之前,没有一家公司的市值达到过一万亿美元,但现在我们有一家不生产芯片的芯片设计公司,在六个月内市值就增加了一万亿美元”,这就是比尔·盖茨当时说出的原话。

作为完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从形成到破灭的科技领袖,比尔·盖茨会有这样的担忧其实并不奇怪。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前身NSFnet在1994年转为商业运营,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经济就从这一年开始陆续出现。以1995年8月9日,Netscape(网景浏览器)成功IPO为标志,关于互联网的投资也走向了高峰,雅虎的成功更是为其再添了一把火。彼时的网景、雅虎、eToys、Priceline,与现在的OpenAI、Anthropic更是相映成趣。

不仅如此,互联网泡沫时期受益最大的除了互联网初创企业之外,就属建设网络和铺设光纤的电信设备提供商了,彼时扮演“卖铲人”的是思科。思科路由器之于互联网就好像英伟达的GPU之于AI,与如今AI大模型需要英伟达的GPU来提供训练和推理的算力一样,三十年前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需求量暴涨。自然而然的就是由于互联网的扩张,思科彼时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从1992年到2000年,思科公司的股价累计上涨了近140倍,在其进行拆股后,股价在互联网泡沫最高峰的2000年达到顶点。自2023年开始,英伟达的股价也累计上涨了350%,在今年6月7日进行拆股后,其市值同样也迅速飙升。

更巧的是,互联网泡沫时期有世通(WorldCom)鼓吹互联网的通信量每隔100天就会翻一番,现在则有OpenAI宣称AI的训练需求每100天就会翻一番。如果能拥有更多的带宽/算力,相关业务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时隔二十余年,两代创业者的思维居然惊人的相似。

那么问题就来了,现在的AI狂热是否会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殊途同归呢?只能说,尽管当下围绕AI产生的狂热氛围并不正常,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程度。事实上,互联网泡沫和这一轮由AI大模型点燃的AI景气周期,还有着巨大的差异。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供给过剩的情况不仅没有出现,反而现在是供小于求。世通当时宣称互联网流量每100天就会翻一番,但实际是互联网流量大约每年翻一番,以至于根据《华尔街日报》在互联网泡沫过后进行的复盘显示,到了2002年,也只有2.7%的已建成光纤网络被使用。而剩下这些已经铺设、但没有投入使用的光缆,最终就成了“暗光纤”,并在几年后被谷歌购买,最终促成了YouTube的腾飞。

回到当下,AI算力的紧缺是整个业界所有参与者都在谈及的问题,英伟达的A100、H100等GPGPU(通用图形处理器)一度成为硬通货,而靠着提供算力这个筹码,英伟达也成为了一众AI厂商的战略投资方。更何况即便AI泡沫真的存在,它的破裂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

毕竟自2022年OpenAI发布ChatGPT至今,也才不到两年时间。可从高盛到富国、再到摩根士丹利,为什么都认为AI行业存在泡沫呢?

因为聚合谬误会给市场带来假象。那么什么是聚合谬误呢?盲人摸象其实就是典型的聚合谬误。

在每一次技术革命出现的时候,都会有明星公司因为技术创新而受益,但投资者往往会因为个别公司的受益,从而推断出类似的公司也都会受益,这正是聚合谬误带来的误判,而这种误判导致了投资者的狂热,泡沫也就随之产生。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并不代表事事顺利,AI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现金奶牛”。

互联网厂商有广告、电商和游戏这三大“法宝”,但AI厂商到目前为止,在消费端就只有类似ChatGPT Plus的付费订阅,B端也是只能作为SaaS。金沙江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认为,大模型是很差的商业模式,大模型是要每两三年就要砸更多的钱去升级,而且变现的周期可能就两三年。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是如果科技巨头无法在未来三到五年通过大模型获得切实的业绩增长、回收在AI基础设施上进行的庞大投入,那AI行业的增长也将后继无力。

作为曾领导微软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从萌芽到破灭的领袖,比尔·盖茨对于AI行业的担忧或许还真不是杞人忧天。


Tag: AI 互联网
首页 AI对话 资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