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成长最为快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我国显示度和产业体量日渐攀升,在全球也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20+8”产业集群中的战略重点类进行布局和打造。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深圳不仅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同时积极探索AI赋能生物医药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生物医药产业活力强劲
“中国医药创新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的数量指标上稳居全球第二梯队之首。”日前,在深圳举行的“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认为,我国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深圳在联动大湾区城市发展以及AI技术方面都极具优势及发展底气。撬动湾区资源、用好这些优势,就有可能在未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赛道上找到新的支点,生物医药的下一个“爆点”很有可能在深圳出现。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创新药研发产品数量占比,美国以34%位居首位,中国以28%紧居其次;2020-2024全球首发上市新药数量占比,美国39%居首,中国以26.2%位居其次。
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呈现典型的集聚发展特征。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实现区域集聚效应。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20+8”产业集群中的战略重点类进行布局和打造。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深圳不仅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
2023年,深圳市医药产业产值530亿元,在研创新药管线143个,医疗器械产业产值990亿元,累计注册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达到1.53万款。深圳高度重视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今年9月成立了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
生物医药产业以其“三高一长”的特性(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长周期),对金融支持依赖尤为显著。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更加谨慎,企业融资大幅收紧。今年以来,从“创新药”作为新兴产业关键环节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到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地方配套政策也在密集出台,创新药发展生态有望得到全方位完善,“暖意”正在业内蔓延。
“深圳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创投重镇,种子、天使、VC/PE、并购等各类基金齐全。”郭子平表示。
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共有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766家,存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7731只,存续规模高达1.5万亿元,同时政府还牵头设立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5只、共计165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资金支持。
积极探索AI赋能产业新路径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的自动化实验室里,机械臂不停运行,机器人小车在多个自动化工站之间穿梭。这个“关灯实验室”凭借AI+机器人新药研发平台,大幅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了研发成本,为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提供服务。
与传统新药研发模式相比,AI+制药能显著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投入,甚至可能彻底改变制药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式。在这个赛道的探索,深圳无疑是走在前面的。
宋瑞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片全新的创新沃土,建设大湾区的意义就是要走出一条新路,包括中国的生物科技、信息技术、AI等产业,大湾区将是引领这些产业发展的一个高地。深圳应该着重于发挥特区的优势,把国际的成功经验率先在深圳落地,打造成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高地。深圳在AI、IT领域实力强劲,恰恰现在的生物医药创新进入到AI领域的创新模式,深圳的机会就来了。
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近年来在产业规模扩大、新产品新技术涌现、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正着力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郭子平在“湾区之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上介绍说,深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独特优势,如深圳已有很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所拥有的先进制造业能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全链条的支撑,加上在AI应用、深港合作方面也优势明显,未来深圳将围绕研发、临床、注册、生产、推广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